照顾父母、买菜做饭、操持家务,是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杨波每天生活的全部。
8月2日早上8点刚过,重庆炎热夏季的一个普通的早上,55岁的杨波像往常一样,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慢慢摸索到隔壁的父亲房间,将父亲的尿壶倒掉,一点点擦干地上的水渍,接着再慢慢摸索进厨房,给父母准备早餐……这一组对普通人来说并不复杂的家务活,杨波却干得比较缓慢而吃力。接近9点,他先照顾母亲吃了早餐后,又给晚起的父亲准备早餐,忙活半天下来,汗水早已打湿了后背衣裳。
杨波是一名视力一级残疾人,每天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摸索着”照顾患病的八旬父母,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已经持续近十年。最近,这位众人眼中大孝子,却发现自己仅存的那只有光感的左眼愈发模糊,他担心有朝一日自己双目彻底失明后,如何照顾年迈的父母?
凭一只仅存光感的左眼,照顾年迈父母生活
杨波家住渝中区学田湾正街59号,10多岁时,他左眼看东西时有阴影,医生告诉他这种病是视网膜脱落,手术后视力恢复到了正常。
然而,年视网膜脱落的疾病再次降临到杨波的身上,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再眷顾他。他回忆说,这次他双眼都出现了看东西模糊的问题,几年时间里陆续做了四次手术。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加之手术治疗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杨波在前前后后的四次手术后,医院治疗,双眼视力逐渐变差。两三年前,杨波的右眼近乎失明,左眼也丧失大部分功能,只能勉强看到一些物体的轮廓。
▲拿着手机相隔很近,杨波的左眼也看不太清楚具体时间
杨波原本从事通讯维修工作,但随着眼睛状况越来越差,年就回到了家中。
“让我放弃工作的除了视力变差之外,还有88岁的父亲和86岁的母亲需要人照顾。”杨波说,两位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身体不好,生活起居渐渐都需要有人照顾。
“爸妈都患有脑梗,我爸还有前列腺炎,甲减、糖尿病,眼睛患有白内障,耳朵因为年老也不好使。妈也有各种慢性病,坐久了就连起身都很困难。”杨波说,他和妻子离异,女儿还在上大学,放假时会回家帮忙照顾婆婆爷爷,而唯一的妹妹也患有甲状腺癌,精神不振,因此,自从两年前他右眼近乎失明后,照顾父母都只能靠他慢慢凭着有光感的左眼“摸索着”照顾。
炒菜咸淡无法掌握,父母却觉得是美味
杨波父母如今居住在姨妈免费提供的两间房里,因为女儿有时要回家,他就在父母隔壁租了一个单间,便于随时照顾。
记者看到,两套房仅距离十来步路,由一个阳台连接,“亲戚的这两间房宽敞点,空气好点,就让父母住。”杨波带着记者来到他住的房间——一间单隔成两个区域,他住里面,没有窗户,没有空调,一走进去就一股热浪袭来,一张不到1米宽的凉床就是杨波的床。“隔出来的外面有窗户那间留给女儿放假回来住,不能委屈了孩子和老人,我一个大男人,随便住哪里都无所谓。只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没能给她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说到这里,这个憨厚的中年男子眼睛红红的。
▲杨波睡在这只有宽1米左右的凉床上
在父母居住的这套旧居民房里,一切物品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很难想象平时操持家务的是一名几乎失明的人。
在记者看来,杨波家中的各种物品摆放都相当有规律,杨波坦言,这样收拾为的就是方便记忆,避免自己视力差找起来很费力,“这是花椒油、酱油、盐...”走进厨房,杨波不用拿看起就向记者一样样数着各种调料,竟然无一错误,“调料可以按顺序放,我做菜时不会拿错,但是因为我视力太差,炒菜放油盐时根本看不清,都是大致放,有时淡了有时咸,父母从不埋怨我。”
对于儿子炒出的菜时而淡了时而太咸,但在两位老人看来都是美味,“我们两个行动不便,他眼睛不好也在照顾我们,他做的饭菜我们觉得就是最美味的。”杨波的妈妈何阿姨说。
▲杨波照顾父亲吃早餐买菜米要走10分钟,每天为父母“配药”
对于杨波来说,除了照顾父母的起居,他几乎不出门,唯一的例外就是卖菜,而这也是他每周最辛苦的事情。
“阴天光线太暗就看不清,大晴天光线太强,看任何东西又是一片白,只有慢慢摸索着外出,幸好这么多年去买菜的路我已经很熟悉了。”说着,杨波向记者讲起了自己买菜的路线——下楼先走十八步,再走两步还有一步梯坎,差不多二十米的样子就走出了院子,再下五步楼梯就能到马路边的人行道了……从家里到菜市场,约两百米的路程,杨波需要慢慢走上近十分钟,生怕视力不好撞到行人。但有时,楼下停车场的路障换了位置,打破了他的印象,难免会踢到踉跄。
“老板,藤藤菜好多钱一斤?”、“老板,丝瓜好多钱一斤?”……到了菜市场,尽管每一种菜都标明了价格,但因只有一只眼睛能感受到模糊的轮廓,杨波只能问价。辨别食材,他也全靠手摸,或者拿起东西凑近左眼,用微弱的视力来判断。
▲杨波买菜时靠手摸辨别种类每次买菜出门前,细心的母亲都会把钱按不同的币值折叠后,按顺序放在杨波不同的口袋里,便于他根据金额付钱。但有时摊贩找了零钱,口袋里的零钱被打乱了,还是会出现给错钱的尴尬。“有很多次我给钱给错了,摊贩们从不埋怨,我也要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这样的尴尬,对于杨波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父医院开药,杨波则只能等女儿放假回来陪着一起去,“女儿在学校的时间多,父母又不明白怎么吃药,我都是每天把药装在不同的小瓶子里,一次父母就吃一‘瓶’。”说着,杨波向记者展示了每天细致的分药工作——哪种药一排是三颗,哪种药一排是四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根据每次的用量取出来装入相应的小瓶里,父母每次只需吃完一“瓶”他分装的药即可。
▲杨波给父母配药很熟悉心愿:
“视力能有所好转,父母不能没我照顾”
杨波仅存的那一只左眼的光感轮廓,是继续照顾父母的依靠。但他担心视力会继续恶化,万一失明了,如何继续照顾年迈的父母?
“希望能了解自己的眼睛情况,听听专业医生的说法,如果能够治疗,让我能看见点东西就好,我担心眼睛一朝一日完全失明了,父母怎么了?”杨波的朋友胡志强看到了热报的愿望栏目,帮助杨波联系上了记者,“杨哥太不容易了,自己眼睛看不清,依然在无微不至照顾父母,他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我们应该尊敬他,更应该帮助他。”
杨波的母亲何阿姨说:“儿子很孝顺,虽然看不见,但还是努力地照顾我和老伴的生活起居,我就怕我们走了之后,孙女又得嫁人,他一个人看不见,孤孤单单的。如果他的视力尽可能的有所好转,我们就算走了也安心。”说到最后,何阿姨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都市热报-厢遇记者张春莲周圆实习生张韵摄影报道
编辑:戴林
校审:周圆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