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广州:截至2日24时
发现阳性29人
据广州日报消息,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介绍:自5月26日启动重点区域全员核酸排查以来,截至6月2日24时,广州全市累计核酸采样.76万份,其中.92万份结果为阴性,已发现阳性29人。
广州荔湾两地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
将荔湾区白鹤洞街(3.1平方公里,人口人)、东漖街(4.4平方公里,人口人)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严格居家,足不出户,执行封闭管理。
将荔湾区冲口街、海龙街、石围塘街、茶滘街、东沙街、花地街调整为封控管理区域,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
全球什么时候能够
恢复正常人员往来?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打开国门?
新冠疫苗会像流感疫苗那样
每年都需接种吗?
↓
张文宏表示:
①
这取决于打疫苗的速度
②
有关新冠疫苗是否需要反复接种的相关数据
一定来自于其他国家
昨天(2日)晚上在青岛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实现全民健康—新冠疫苗的研发、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分论坛上,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给出了他的答案,又是句句大实话!
张文宏说:
世界各国有条件地恢复人员往来,今年下半年就会开始。我们希望中国在年上半年可以有条件地跟一些国家恢复往来,这取决于打疫苗的速度。
一些疫苗接种率已经比较高的国家,比如以色列、美国、英国,会“偷偷”地在今年下半年先开始恢复人员往来。并非别的国家不接纳他们,而是别的国家疫苗接种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中国要赶快在今年年底把这个事情做了。”
同场论坛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介绍,中国已向全球提供超过3.5亿剂新冠疫苗。在年剩下的7个月,无论通过双边方式还是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中国向全球供应疫苗的数量一定会远远超过前5个月。
张文宏认为,即使中国向全球大量供应疫苗,但由于其他更多国家疫苗供不应求,只能优先保证国内使用,全球70多亿人口全部完成接种也得好几年。“所以全球什么时候恢复往来,不知道。尽快接种疫苗,满足有条件开放的需要,中国就可以跟世界上疫苗打得不错、发病率低的国家有条件地恢复人员往来。”
未来新冠疫苗会不会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都要打?这是公众颇为关心的问题。在回答这一提问时,张文宏坦言,虽然大多数推断对此都得出肯定的答案,但目前还不能确定。他举例说,新冠感染者康复后带有抗体,但仍有20%的几率再次感染。同样,疫苗接种后的保护率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下降。
未来人们是不是需要反复接种疫苗,取决于今年接种疫苗以后,在第二年年底再进行评估,看看有多少人打了疫苗还感染。第二年如果没有再次感染那就再等等,等到第三年看看有多少人感染。直到打过疫苗的人普遍出现再次感染的现象,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节点,是疫苗“重新布置”的最好时机。
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的疫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张文宏直言,有关新冠疫苗是否需要反复接种的相关数据,一定来自于其他国家。届时,中国可以参考由其他国家获得的科学数据,非常从容地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的“第二次布置”。
近期广东省出现的疫情牵动人心
新冠病毒
“怕热不怕冷”的认知被打破?
↓
医院院长宁光认为:
“怕热不怕冷”
极有可能是病毒变异的结果
尤其在人群中传播更广泛之后
跟季节就没有了明显的关系
他还提醒:
很多市民想等一等,看一看
可能错过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
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宁光在接受采访时呼吁,为早日建立免疫屏障,上海市民应积极加入疫苗接种,应打尽打,要把“被动防控”变为“主动防疫”。“很多市民想等一等,看一看,可能错过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宁光一一进行了解答。
记者:一些市民认为,病毒传播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会减少,因此想拖到秋冬季接种疫苗,这样在冬季提高免疫力。您怎么看?
宁光:这种想法大可不必,免疫B细胞具有记忆力,会持续较长时间。针对近期在广东省出现的小规模疫情,这也给市民提了个醒,夏天并不是安全的季节,疫苗接种越早越好。只要上海形成了免疫屏障,就能把“被动防控”变为“主动防疫”,生活在上海也会更加安全。
打疫苗不仅是为了你个人,打疫苗是为了整个上海。打疫苗不仅是为了整个上海,打疫苗更是为了保护你个人。
记者:从印度疫情暴发,到广东省这波疫情,大家都有个疑问,为什么新冠病毒不怕热了?
宁光:一方面极有可能是病毒变异的结果,另外也可能因为病毒的生存力和传播力在增强。尤其在人群中传播更广泛之后,跟季节就没有了明显的关系。这也是新冠病毒跟其他如流感病毒不一样的趋势,它并没有太明显的季节差异。去年,我们已经看到这个现象,今年这个现象更为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接种疫苗不应该挑选季节,我们需要早日形成免疫屏障,真正把病毒的传播链阻断。夏天正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相对病毒的传播力会稍微有所下降,现在形成的免疫屏障更牢固。
记者:新冠病毒不断变异,部分市民认为疫苗赶不上病毒的变异,所以等一等、看一看。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宁光: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疫苗失效。从现有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灭活疫苗对南非变异株、英国变异株、巴西变异株均仍有保护效果,而对印度变异株的相关研究正在开展。为了达成免疫屏障,接种疫苗仍是当前最有效的方法。
记者:一些还在观望中的市民,最关心的是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宁光:WHO将中国的疫苗列入紧急使用名单,就是最好的佐证。现有证据证明,接种两剂次科兴疫苗对所有出现症状的新冠肺炎保护效力为51%,而在重症保护方面,具有%的效力。也可对老年人起到保护作用。国药新冠疫苗也被列入紧急使用名单,预防出现症状和重症的保护率为79%。
最近已经有多篇关于疫苗研究的论文发表,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国药中生疫苗优于辉瑞疫苗,当然这个没有进行头对头的比较。从这一点来说,市民不用迷信外国疫苗。
新冠灭活疫苗截至目前已经获得9个多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数据显示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续会持续加强监测以进一步观察抗体的维持时间。新冠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疫苗的保护持久性。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时间至少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此前,对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
记者:本市启动76周岁以上老人疫苗接种后,老年人也争相接种,作为内分泌领域专家,您对有基础性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有什么接种建议吗?
宁光: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建议暂缓接种。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
如果目前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或者上面提到的这些急性并发症痊愈没有满2周,暂时不要接种疫苗。糖尿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发作期,如心梗、脑梗、心衰等暂时不要接种疫苗。
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小于等于13.9mmol/l的,可以正常接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一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参照二型糖尿病相关标准。
截至6月2日,上海市累计接种超过万剂次,上海各行各业为市民构筑起了防疫线,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疫苗接种仍然是最有效的病毒防护墙。
共筑“免疫长城”
需要你来助力
符合接种条件的小伙伴们
赶快行动起来
积极预约接种、全程接种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打了疫苗≠不会感染
即使接种疫苗
“三件套”“五还要”
也应记在心里、落在行动
接种不忘防护“满分”
给健康“双重保护”!
防控之弦切不可松
接种疫苗后也不可大意
仍需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本文综合自:北京日报、上观新闻、东方网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