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胡女士近两个月来,动不动就心情烦躁,坐着不动还总爱出汗,饭量比以前增加了,可体重开始下降……胡女士担心得了大病,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患上了甲亢。
“甲状腺素分泌一旦异常,人就会得病。如果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低,就是甲减,这类人往往面色苍白、记忆力减退、血压低。反过来说,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得太多了,患者就会出现多汗、心悸、饭量增加但体重减轻、突眼、视力减退等症状。”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罗晓红称,如果不是穿得过多、环境太热等外界原因导致的出汗,就要考虑是甲状腺出了问题。甲亢患者往往因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容易失去信心而中断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甲亢理论上会让人消瘦,但因为甲亢患者无法剧烈运动,有时候反而也会变胖。
上一期,我们详解了甲减的症状。本期,主任医师罗晓红继续为大家科普甲亢的症状、预防以及注意事项。
专家简介
罗晓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副会长,甘肃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01
甲亢信号藏得“深”要警惕
Q:
人为什么会得甲亢?得甲亢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A:
甲亢的病因有很多,但大部分是因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的,这种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和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等诱因相关。
甲亢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多系统,很多患者早期出现症状时往往没有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医院就诊。出现莫名其妙的燥热、手抖、心慌、多汗,用其他病因不能解释时即要考虑到甲亢。甲亢患者一般总是会感觉饥饿,吃得多,体重却下降;有的患者表现出眼球突出、眼裂增宽、双眼呈“炯炯有神状”。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甲亢,最简单的办法是抽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亢相关的抗体、做甲状腺彩超检查。
Q:
甲亢能不能治愈?有哪些治疗方式?
A:
如果明确诊断了甲亢,就要及时治疗,若能坚持和配合正确的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甲亢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口服抗甲状腺药物;第二种为同位素治疗,即常说的碘治疗;第三种为甲状腺手术治疗。因后两种为甲状腺破坏性治疗,可能出现永久性甲减或其他后遗症,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口服药物因副作用不能耐受,或有其他禁忌证,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选择碘或手术治疗。
Q:
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A: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甲硫咪唑(赛治、他巴唑)和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的起始阶段需注意有无过敏及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粒细胞减少、药物性肝炎等,因此治疗开始前需常规进行血常规及肝功能化验,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粒细胞减少及肝酶升高应及时就诊,轻者在医生建议下加用保肝及升白药物继续治疗,重者需停药或换药。
用药期间的随访化验是防止不良反应的最有效手段。当甲亢症状消失,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减至最低有效剂量时维持治疗,总疗程为1-1.5年,若病情不反复甲功长时间保持正常,促甲状腺受体抗体转阴是可以停药的,但停药后仍需监测甲功。
02
甲亢患者饮食遵循“三高一低”原则
Q:
甲亢患者日常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自我保健?
A:
甲亢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需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应遵循“三高一低”的原则,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盐饮食。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进食含碘食品,如海带、紫菜、虾皮、发菜等食品,同时避免服用含碘的药物,西药如乙胺碘呋酮等,中药如牡蛎、海藻、昆布等。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摄入碘过多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多,从而使甲亢症状加重。
另外,甲亢病人的日常需注意休息,禁烟酒,避免喝兴奋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还要避免压力太大,不要过度劳累。
Q:
得了甲亢可以要宝宝吗?哺乳期需要注意什么?
A:
一般来说,甲亢患者是可以怀孕生育的,只是要选择最佳的怀孕时机。如果患者甲亢未控制,建议不要怀孕;如果患者抗甲状腺药物剂量较小,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达到正常范围时,可以怀孕。
妊娠期间抗甲状腺药物首选丙硫氧嘧啶,因该药不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较小。同时妊娠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产后哺乳期应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对于后代是安全的,但是应当监测婴儿的甲状腺功能。母亲应该在哺乳完毕后再服用药物,间隔3-4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次哺乳。甲硫咪唑的乳汁排泌量是丙硫氧嘧啶的7倍,所以哺乳期治疗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欧阳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