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甲亢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1#

杜某某,男,27岁,.6.27初诊。

主诉:反复双手颤抖2月余。

病史:患者自幼居住福州平潭地区,平素工作压力大,近期消瘦,2月前出现双手颤抖,以平举及拿捏细小动作时明显,就诊于“医院”,检查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均升高,TSH稍降低;甲状腺碘功能测定摄碘率增高,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予甲硫咪唑口服治疗,手颤稍有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慕名求诊。辰下:手指震颤,烦躁易怒,心悸不宁,胸胁胀痛,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脉弦数。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芩12g姜半夏12g

甘草5g*参15g石斛12g

夏枯草12g*药子6g陈皮12g

生地12g牡蛎30g(先煎)鳖甲20g(先煎)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嘱其调畅情志。

二诊(.7.3):服7剂中药后,诸症皆缓,仍有急躁,舌尖红,苔薄白,脉弦。守上方加龟板20g(先煎),因居住平潭复诊不便,故予28剂中药,煎服法同前。

三诊(.8.1):药后证缓,偶有口干,遂于上方加连翘12g,患者因欲出国定居,故予带颗粒剂中药剂冲服。每半年回国复诊调至至今,手颤已除,查甲状腺激素水平示正常,吾师嘱其坚持服药以固后效。

按语:本案西医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可据其脉症与现代医学检查结果辨证辨病相结合进行论治。本案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郁滞,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经络而发此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风内动,故见手颤;肝失调达,疏泄失常,气机郁结,故见急躁易怒;两胁为肝胆经之所循行,经络失和,故见胸胁胀痛;肝郁日久化火,火扰心神,故见心悸不宁;少阳郁热,胆火上逆,故见口苦、口干。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本案乃肝胆郁热,气滞痰凝之证。

吾师治以清肝利胆,化痰散结,方选用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为《伤寒杂病论》的经典方剂,为和解少阳出入枢机的名方,正如经方名家刘渡舟所说“此方开郁调气,以利升降出入之机”。方中柴胡轻清,疏肝利胆,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芩性味苦寒,可清泄肝胆之火;姜半夏化痰散结;*参益气健脾;甘草助参扶正,并能调和诸药;牡蛎得海气而成,又被称之“适碘中药”,其既可以消瘿散结,又有养阴清热、理气化痰之,实现消瘿与平亢并举;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与牡蛎合用,增强软坚散结之效;*药子“凉血降火,消瘿解*”(《本草纲目》);夏枯草味苦、辛,性寒,《滇南本草》指出其能“祛肝风,行筋络,开肝郁,消散瘰疬”,*药子、夏枯草二药为吾师治疗瘿病常用药;生地味甘、苦,性微寒,《本草从新》中谓其“养阴退阳”,且《临床中药学》指出其具有降低甲亢大鼠模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作用;石斛滋阴清热生津;陈皮健脾化痰。全方共奏清肝利胆,软坚散结,理气化痰之功。

二诊患者诸症皆缓,仍有急躁,故守上方加龟板以增滋阴潜阳之力。三诊患者偶有口干,肝胆郁热尚未全去,故加连翘清热且能消肿散解。药后手颤已除,诸症皆缓,定期门诊调理巩固,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疾病告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