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期间体重会上下波动?
很多减重的朋友都想快点瘦下来,希望减重效果立竿见影,而且会对自己的体重特别敏感,每天都要上称,甚至吃一点儿东西就要去称一下,刚运动完又要去称一下,生怕自己的努力白费了,每天的心情也随着称上的数字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但其实这样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即便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称上的体重也往往有很大的变动,今天带大家来扒一扒导致体重变化的影响因素。
体重是什么
体重是组成我们身体所有物质的重量,减重的人群最关心身体脂肪的含量,所以体重又可以分为脂肪的重量(Fatmass)和去脂体重(Fatfreemass),其中去脂体重可以包括骨骼、肌肉和水分的重量。
体重为什么为波动
一般来讲,脂肪的重量占体重的比例约为15-25%;在去脂体重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在70%左右,且随着年龄以及身体状态的改变,身体中水分比例也在不断变化,但骨骼的重量基本是恒定的,所以体重波动主要来源于肌肉和脂肪的重量变化。
从长期来讲,肌肉或者脂肪增加了,体重会增加,反之如果肌肉或者脂肪减少了,体重则会减少。
但是,肌肉和脂肪不会在几天内出现大增大减,所以,体重短期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占身体重量70%的水分在变化。
造成体重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从上述分析得知,身体内水分含量的变化是造成体重短期内波动的主要因素,那么有哪些饮食和运动因素或造成体内水分波动呢?
1、吃得咸会造成体重增加
造成体内水分含量波动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吃得太咸了。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的含量对维持体内渗透压稳定有重要作用,如果摄入太多的盐,人体会进行快速调控,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得太咸就需要喝大量的水,而排尿量不会迅速发生变化,所以多余的水分会储存在体内,造成短期内体重增加。
像薯片、香肠、外卖往往都含有比较多的食用盐,很容易引起体重波动,所以尽量吃天然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做饭时要控制盐的用量,每天盐的摄入量不高于6g。
2、主食和糖吃多了造成波动
多吃主食、糖等含碳水化合物比较多的食物也会造成体重短期内增加,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被分解为葡萄糖利用,如果含量过多超过身体的需要,就会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而糖原储存时需要与水结合,每1g糖原需要结合3g左右的水。
所以,如果主食或者含糖食品摄入过多也会造成体重的增加。减脂期间,要稍微控制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餐半拳或者一个拳头的主食即可。
3、食物本身的重量造成体重波动
这个其实非常好理解,因为物质守恒定律。每顿饭后,我们的体重都会有所增加,同样的道理,大小便后体重自然会减轻。所以饭后和便前的体重并不能准确反应体内脂肪的变化,吃一顿饭体重长了,也不是全部变成脂肪囤起来了。
如果2-3天都没有排便,那过去2-3天吃的所有的食物就还在肠道里,体重自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减重期间,要多吃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避免因排便不畅而导致体重增加。
4、运动造成体重波动
运动时由于呼吸和出汗,体内水分含量减少,体重会有轻微的下降。但是,如果运动强度比较大,肌肉会出现轻微的损伤,此时身体需要进行蛋白质合成来修复肌肉,同时运动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糖原),身体会重新合成糖原来储存能量。
所以,在力量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和电解质可能会造成体重小幅度的上涨,这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因此而焦虑。
5、激素造成体重波动
体内的能量代谢受激素的调控,比如甲状腺激素控制着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的代谢,对于甲亢的人代谢增强身体就容易消瘦,甲减的人由于代谢低迷就容易体重上涨。
如果压力大,体内会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更容易让身体合成脂肪而发胖;女性每个月体内激素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排卵期之后月经之前的几日,很多女性体重会轻微增加,这也是由于激素所造成的。
由此可见,体重的波动是无法避免的,短期内体重的波动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的变化,进食、排泄、运动和激素都会影响体重,所以不要太介意每一次上称的结果,而是要注重长期体重变化的趋势。